寒假中,我参加了香港大学的访学交流项目,在认真准备了两个月后,结束期末考试的我,踏上了赴往香港的研学之旅。在香港,我们参观了香港大学先进牙医学研究所、参访了香港医学博物馆、游览了香港大学……在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中,我们听讲了来自牙医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带来的《牙科中的3d打印及应用》《断裂,衰竭和降解——牙体材料的失效》《牙科材料和数字化牙科》《光固化与粘接》《基于美学和功能性的前牙修复体设计》《牙科中的人工智能》以及《美学修复中的软组织轮廓管理》等经典课程。
牙科的数字化发展使我感受很深刻,现在医学通过扫描仪在口内进行扫描,与此同时,在电脑中可以通过屏幕同步展示出口腔内部的全景图像,并且模拟出未扫描到的部分,在二次复扫时着重扫描被标出来的智能错误的地方。它可以精细化的检测出植入物的规格、植入区域的骨密度,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骨骼和软组织的区域,用AI来填补空洞,还能与实验室和患者本人进行数据共享,患者在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扫描结果。而且,如果收集的患者的数据,但是丢失了扫描的路径,可以通过智能拼接,只需要在任何地方开始扫描,无论顺序如何,都会成功找到路径并且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极大减少病人本身的状态对口腔检查的影响,提高了采模的准确性,消除了病人的畏惧心理,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而且极大的缩短了就诊时间,缩短了修复体的周转时间,促进了牙医本身和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他可以通过对扫描数据的分析,设计手术导板和术前计划,以确定种植体的位置、直径和长度,最后进行临床手术。
在《光固化与粘接》中,我们有幸听到来自3M公司的开发者为我们介绍了光在医学史上的应用进程,我也很荣幸的亲身体验了3M公司带来的固化灯。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密度和对光的不同反应程度,并且在固化灯使用时,要求手不可以抖动、移动,保证光的光谱稳定。
在参观香港医学博物馆时,我看到了医学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创新与试错。因为我本人在牙齿的矫正阶段,在就诊的口腔医院中,也使用过口扫、固化灯、3D打印和隐适美,因此,纵使在专业课还未开展的情况下,我对这些课题的感受很深,在新学期专业课的开展中,更是有很大的共鸣。
在最后的小组汇报中,我们小组以《AI在医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各抒己见,将不同的思路进行汇总,圆满完成了汇报,并取得了结业证书。
此行见识到香港医学发展的迅速,更是与优秀的人之间的碰撞,能够坐在香港大学的教室里,聆听教授讲授行业前沿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交换了思想,而且也深刻的认识到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本次研学不仅仅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开始背单词、练口语,提前了解香港的人文、查找课程有关资料、办理通行证、做攻略,在这些点滴中,我也变得更加独立。所以,大家一定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突破自己,有些收获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会回馈在生活中的点滴里。
(口腔2102班 马 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