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的田间地头,曾有一个怀揣医学梦想的农村小伙,他成了守护110万乡亲健康的“影像眼睛”,他就是周洪志。2020年从长治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毕业,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医疗的影像医师。从五年本科的知识积累,到四年多的一线坚守,他用精准的影像报告为临床诊断“导航”,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书写着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返乡扎根:让专业知识在家乡土壤发光
2015年9月,带着对医学的向往,周洪志从藤县的小村庄走进长治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开启了五年的本科学习生涯。课堂上,他认真钻研影像诊断的每一个知识点;实验室里,他反复练习影像设备的操作与图像分析技巧。“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知道基层看病不容易,将来一定要把学到的本事带回家乡。”这份初心,成了他求学路上的动力。
2020年7月,顺利完成学业的周洪志,没有犹豫,直接回到了家乡藤县。同年8月,他通过人社局组织的直接面试,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入职藤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这所服务110万人口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是当地当之无愧的“龙头医院”。站在放射科的阅片灯下,周洪志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他说:“基层医疗资源有限,一张影像报告可能就是临床医生判断病情的关键‘路标’,我必须做到精准再精准。”
抗疫冲锋:做影像战线的“排头兵”
刚入职不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作为影像医师,周洪志深知胸部CT检查是排查新冠病毒肺炎的重要手段,自己的岗位就是“防疫前哨”。面对激增的检查需求,他主动扛起责任,争做抗疫“排头兵”,常常加班加点坚守在阅片室,仔细分析每一张胸部CT影像,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病灶。
“早一分钟出报告,就能早一分钟排查风险,从源头阻止疫情传播。”那段时间,他每天要完成上百份CT报告审核,眼睛累得发酸就滴点眼药水,饿了就啃口面包,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凭借着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工作,他为藤县的疫情防控工作筑牢了影像诊断的“防线”,用专业能力守护着家乡父老的生命健康。而这份担当,也让他在2021年9月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拿到了执业医师证,这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抗疫表现的无声肯定。
突破创新:为基层影像诊断“提级赋能”
在基层医院工作,周洪志很快发现了现实挑战:设备相对落后、团队诊断经验不足,一些复杂的影像检查项目难以开展。但他没有被困难困住,而是主动寻找突破方向。“不能等靠要,要主动想办法提升服务能力。”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啃读专业书籍,梳理疑难病例;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到上一级的梧州市人民医院交流学习,把先进的诊断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引进来”。
2022年起,在周洪志的推动和带领下,藤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率先在本地开展头颈CTA、冠脉CTA检查项目。为了让团队尽快掌握技术,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手把手教新同事影像后处理技巧,组织大家一起研究病例、讨论诊断思路。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为临床提供了更直观、立体的影像信息,彻底改变了以往复杂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依赖外送检查的局面,极大提升了医院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影像检查服务。
同年7月,因工作表现突出、责任心强,周洪志被荣幸地选为医院团委委员、组织委员。新的身份让他更有干劲:“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要带动更多年轻医护人员,一起为基层医疗事业发力。”
传帮带教:引领团队共筑区域健康屏障
如今,入职四年多的周洪志,早已成长为藤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业务骨干。但他没有止步于个人成长,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团队建设和区域医疗能力提升上。作为科室核心成员,他主动承担起乡镇卫生院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从基础的影像设备操作,到复杂病例的诊断思路,耐心细致地为学员们讲解,帮助基层卫生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影像人才。同时,他还定期组织科室内部的业务学习,每次都会精选典型病例,分享自己的诊断心得和经验教训,引导同事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整个团队强了,区域的影像诊断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百万乡亲。”周洪志说。在他的带动下,藤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诊断能力和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成为了守护当地群众健康的坚实“影像后盾”。
从乡村学子到基层影像“把关人”,周洪志用五年求学积累、四年坚守奉献,在自己的家乡书写了动人的医者故事。他的选择,是长治医学院“扎根基层、服务民生”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他的行动,更是新时代青年医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未来,这位从藤县走出来的影像医师,还将继续在基层医疗的岗位上,用专业与热爱,为家乡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