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太行书院

校训的故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端太行书院 » 太行践履 » 校训的故事 » 正文

“人生是一场旅行,沿途一个又一个精彩美妙的故事,似一块又一块的宝石,串成我生命成长的轨迹,愿我回首时,欣然、微笑、满足……”在采访的开端,苏娇老师用这样一句话缓缓道来她的成长故事。在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苏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恩、对事业的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们一起与基础医学部生化教研室的苏娇老师来一场灵魂与思想的邂逅吧!

风平海阔 扬帆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无数选择,但无论作何选择,只要坚定信念和目标,只要不留遗憾,便是人间值得。

当问及苏老师的求学经历时,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命成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苏老师实现了学历的一次次跃升,从中专到专科,再到本科,最后考取硕士研究生。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韧劲儿,让她一直向前,从未停歇。

苏老师的母亲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当个老师”这颗理想种子在她幼小的心中不知不觉开始萌芽。后来,在她看到、听到那么多关于医生和生命的故事,苏老师又想将来“当个医生”。她怀揣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渴望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她眼中,医生不仅职责神圣,更是纯洁与美好的象征。然而,梦想的道路往往充满曲折,原本学医的她在考研时,因几分之差无奈调整了专业方向,这一变故使她暂时偏离了初衷,但她对成为医生的渴望并未减弱。在攻读硕士期间,她利用闲暇之余努力考取了执业医师证,心存希望日后能重返医疗行业,实现自己的医生梦。硕士毕业后,苏老师因专业对口的原因选择回到母校,加入了生化教研室成为一名教师。这一决定虽看似与她原来的梦想渐行渐远,但人生的魅力正是在于其不可预见性。通过走上一条充满未知的路,苏老师也开始领略到不同的生活与工作风景。

小时候想当老师,后来想做医生,谁曾想,命运的兜兜转转,最终她成为一名医学院的老师。苏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曾有过落差,但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她突然领悟到“虽然自己不是医生,但我教的却是未来的医生!”这一认识让她豁然开朗,从此她的生活和工作都焕发了新的活力和意义,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视为一项崇高的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

一切的资源在路上,只要想,上天一定会将其匹配予你。参加工作后的苏老师,在与同行交流时,不知不觉开始留意身边人对“好老师”“好教学”的评价,同时也开始找寻好老师的“模板”。生理教研室的张翠英一张图可以无限延伸和拓展,那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好老师”;免疫教研室的张丽娜,每次教学竞赛总能让评委和观摩者眼前一亮,简练精彩的语言表达、悉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从容镇定的演绎呈现,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好老师”;解剖教研室的侯艳红有着座无虚席、场场爆满的解剖课和“解剖大讲堂”,那是“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2019年,苏老师联系到了自己专业领域的“好老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荣武教授。杨老师是生化教学名师,深受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为了提升自己,她向学校提出申请,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不巧的是,2020年初疫情暴发,原本一年的访学被压缩成半年。虽然时间短暂,但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个人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对生化的挚爱,仿佛为苏老师的教学生涯打开一扇窗,让苏老师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这也成为苏老师教学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访学归来的苏老师,开始尝试将杨老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长医的课堂上,她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突破自己,学生的正向反馈,成为苏老师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备课不再枯燥,而变成了享受,很多灵感在备课时涌现,顺着灵感的指引进行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灵动的老师、鲜活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很难不吸引人。当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准备好之后,苏老师甚至有一种想要迫不及待冲上讲台赶紧分享给学生的冲动。在一次又一次与学生的互动中,苏老师的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加深,她深切懂得这一切都来自学生,学生给予了苏老师成长的动力和精神养分,学生是苏老师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让长医的学生体验生化学习的快乐,成为像杨荣武教授一样的老师,苏老师一直努力着。

积极向上 追求卓越

人生在进行着无数次入围与淘汰的比赛,无论是入围还是淘汰,都该有一份不甘落后、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一份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心。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苏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在她看来,比赛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与同行交流与学习的通道。苏老师连续两年荣获山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七届“金斯瑞杯”中国大学生生化歌曲大赛中,苏老师和基础医学部的张毅强老师、护理学系的谢冰老师共同指导的学生作品《WeDon’tSeeAnymore》荣获全国大赛一等奖的佳绩。这些荣誉记录着生命影响生命、付出与收获的故事。

苏老师认为,很多路,不是从一开始出发就清楚该怎么走,而是走着走着才明白的。比如教学竞赛,起初参加比赛是为了完成系里布置的任务,那时苏老师甚至不知道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该如何书写,但在一次次提交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她不断学习和打磨,慢慢有了一些思考和见解。她是一位在比赛中成长起来的老师,参加工作16年来,苏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20余次。“通过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本领,这是一条快速的教师自我成长之路。”这是作为过来人的苏老师总结出来的。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处于大学这个快速成长提升的阶段,应该去参加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比赛,并非追求奖项,而是在经历中打磨自己,提升经验。每一次成长都是礼物,每一项荣誉都是惊喜,礼物常有,惊喜就当是随遇,展示自己、收获自我,便是最珍贵的经历。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明确追寻的目标,倾听内心的声音,勇往直前追逐属于自己的光芒。教师的成长之路永无止境,如今的苏老师更加懂得倾听内心的选择,坚持初心,不断提升自我,为服务对象——长医学子而不断努力。她深信:“人生充满变数,未来风景难以预测,但无论如何,勿忘前行之路。”

此时,我们长医学子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而长医亦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作为长医的学子,我们必须肩负起重任、恪尽使命、恪守信念,铭记“厚德”与“精业”的理念,追求“济世”与“报国”的使命,致力于实现个人的价值,为长医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学生记者 朱志婷 王芊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