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黑暗,温暖了人心。在这份光明的传递中,马鑫医生的故事,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是长治市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中国第378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兢兢业业为患者,勤勤恳恳为人民”是他的职业信念,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大爱”的深刻内涵。在他看来,医者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一种对生命的承诺。
仁心启程幸运配型2018年7月24日,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马鑫志愿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时确实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只想着能救人,挺好的,就报了。”当时的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多么重大的决定。
2024年1月一个平常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院的走廊上,已经开始忙碌的马鑫接到了来自长治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有一位加拿大籍血液病患者与他配型成功,需要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延续生命,当询问他是否还愿意捐献时,马鑫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激动地回忆道:“我得知有一位患者与我配型成功后,我觉得自己也挺幸运的,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延续他人的生命,这件事情真的是太有意义了!”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马鑫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定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天坚持早起锻炼,注重健康饮食,同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和准备工作,只为确保自己以最佳状态进行捐献。
马鑫深知,每一个细节的自律和努力,都是为了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能有更多生的希望。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仅源自他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更来自他心中那份深厚的仁爱之心和他初学医时许下的庄重誓言。他曾几次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捐献能让远在大洋彼岸的患者重获新生。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感染了周围的人,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榜样。三个月的坚持与付出,见证了马鑫对生命的无比敬畏与珍视。他不仅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普通人,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并且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这一崇高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医者大爱坚守初心他的日常,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是无数次帮助患者与病魔抗争的不屈不挠。这一次,他身体力行,以微薄之力援助远在海外的患者。
2024年4月12日,马鑫启程前往北京进行捐赠。在连续两个上午的采集过程中,马鑫成功捐献了总计32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尽管长时间的捐献过程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与疲惫,但马鑫坚定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未受到丝毫影响。采集结束后,这份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命赠礼”迅速跨越重洋,飞往加拿大,满载希望向那位大洋彼岸的患者而去。当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他衷心期盼着接受捐献的患者能够痊愈。在谈及马医生在捐献过程中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时,他答道:“特别触动我的事情就是在我捐献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志愿者,他是往美国捐献的。”这让马鑫感到,自己的行动并不是孤立的,也深刻体会到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共同信念和大爱精神,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成了捐献过程中最温暖的陪伴,一同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着生命希望。
在返回工作岗位后,马鑫依旧如常地投入到日常医疗工作中。他的同事们纷纷对他的义举表示钦佩和敬仰,病患们也因为有这样一位医者而倍感安心和温暖。马鑫的故事在医院里传开,成为激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的动力源泉。许多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他的影响下,主动报名成为捐献者,希望能在未来有机会像马鑫一样,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
马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大爱,坚守初心”的真正意义。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医生,更是一位勇敢无私的生命守护者。
展望未来青年接力善意不是偶然,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中国新一代青年人根植于血脉的基因。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平对他不分国界爱心捐献的高尚行为表示高度赞扬。马鑫用自己的热血,延续了地球另一侧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架起了中加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实际上,即使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下,捐献造血干细胞仍然存在风险,因此这种行为更彰显出医者人间大爱。
马鑫医生希望能够鼓舞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可以积极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人。马鑫表示,每一次捐献行为都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曙光。善举铺开一片光明的天空,无私展开一幅美好的画卷。马鑫医生希望长医的学生们,秉承“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积极地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他说:“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事业或为他人付出时,我们会忘记自己的利益。这种无私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是我们普通人乃至每个人都能践行的,并非所谓的高洁之士专属。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的潜力,每个人都有其未曾察觉的闪光点,只要把一点点善意播散,终有一天,会长成充满爱意的森林。爱心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不仅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当我们充满爱心并愿意为他人付出时,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我们需要以爱心和无私的精神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学生记者 裴子晴 杨紫绮)